极目远眺,是苍郁沉雄的大青山,灰蒙蒙的,有种说不出的苍凉。但乍暖还寒的初春里,脚下的土地却冒出点点绿芽,在风中,坚强地,倔强地生长着……
举目环视,这是大青山脚下的一个村子,贫瘠的土地,简陋的学校,狭窄的操场和一群孩子,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着,拼搏着……
我抱着一箱书,脚与坑洼不平的山路搏斗着——这山路太狭太陡,汽车都上不来。来这里之前我就知道,这是一个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的小村子,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,就剩一些老人和孩子一起生活。孩子们就在村里的一所学校住校,过着拮据的生活,连穿一套像样的校服都成了奢望……“到了!”前面有人喊,这才拉回我飘忽的思绪。
放下东西,我们一行人去参观他们的教室。尽管早已有了心理准备,却还是吃了一惊:老旧的木门吱呀吱呀,痛苦地呻吟着,似乎一推就会重重倒下;涂灰的墙壁似乎用手就能抓下几把粉来;冷不丁从屋外刮进几缕寒风,不敢让人去想下雨天的情景了;泥土砌成的课桌,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板凳,一块掉了黑漆的木板在墙上苟延残喘着……但摊开的课本上,密密麻麻的工整的铅笔字有序地靠在一起,书角平平地,被细细压过,书很旧,但每一分一毫都透露着主人的爱惜。
而坐在宽敞明亮教室里的我们呢?在课本上乱涂乱画,漫不经心——真让我汗颜。
我们将众筹来的书本和校服分发给孩子们。当我把一个笔盒交给一个小男孩时,我的心抽痛了一下。他大概只有八、九岁的样子,圆圆的小脸在烈日的曝晒,寒风的侵袭下红通通的,比同龄的孩子少了几分稚气,多了一些“沧桑”,眼里却迸射出掩藏不住的欣喜和求知的光芒。皲裂的小手肿得像根胡萝卜。“你不和父母在一起吗?”我问他。“嗯……”他低下了头,手指不安地绞动着,眼里盈着一种复杂的情绪,“他们都出去了,只有……过年才回来一次,平时我和奶奶在一块儿……但,但是!”他猛得抬起头,“我一直在好好学习,好好照顾奶奶呢!”他把两只小手轻轻搓了搓,然后小心翼翼地摩挲着身上红白相间的新校服,又抻了抻校服上衣,赶紧跑开了……
而我们呢?嫌弃着校服样式老土,裤管太肥,殊不知我们习以为常的,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。
我在不远处站着,看着这些孩子们兴奋地翻看着手中的新书包新文具新图书,我内心也充满着感动。我相信,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他们会茁壮成长,正是这艰苦的环境,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。在他们眼中,任何东西都无法唾手可得,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,他们懂得感恩,知道珍惜,在缺少父母之爱的情境下,他们内心的坚持,好像夜幕下的一支烛,熠熠生辉,引人注目。
终有一天,他们会展开丰满的羽翼,拼搏,努力,然后飞翔……
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